利辛县汝集镇“阴阳城遗址”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
新增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阴阳城遗址,是东周至汉代时期的古遗址,坐落在西淝河沿线汝集镇境内。最早发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。2003年在开挖“西气东输”线路时被再次挖掘,经上报,省、市、县三级文物部门考古勘探,已初步探明“阴阳城”遗址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,并出土了大量的楚国蚁币和陶罐、陶纺轮、陶马、瓦片等汉代文物,还有较高的开发底蕴和历史价值。
伍奢冢遗址位于安徽省利辛县西北20公里,孙庙乡庙李自然村东北500米,老母猪港南岸。遗址呈谷堆形,占地3万平方米。因伍奢冢在此而得名。冢上文化堆积层为38米,冢下为18米,冢南100米处遣仍土城墙,东西长140米,基宽3米,高出地面半米许,城墙北侧发现有古井,锅灶遗迹等。六十年代,曾发现有石斧、骨针、陶网附、红烧土等。1980年以来,地面采集大量文物标本,经专家鉴定,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物。其上层夹杂着东周至汉代遗物。该处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。
红门寺遗址位于利辛县张村镇 在亳州市利辛县张村镇西3公里,利太公路北侧500米,后杨行政村后杨庄北侧50米处。
该遗址略呈长方形,中间高,四周低,最高处高于地平面约2米,面积154600平方米。因遗址上原有一寺院而得名,相传原寺院有南北大殿,房屋百余间,和尚数百人,毁坏年代不详。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,文化堆积保存完好。地面采集文物标本有:红陶鸭嘴形鼎足、红陶篮纹附加堆纹罐片、红陶鬲足、灰陶豆柄、绳纹陶片、篮纹陶片、素面陶片等。依据采集标本认定为新石器至汉代遗址。该遗址面积大、时代早,保存完好,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学术研究价值。
禅阳寺遗址位于利辛马店孜镇,址为一处中间高,四周低缓的坡地,分布面积100200平方米,现为农田,其文化堆积层为2.4米,保存完好。遗址上曾发现大量红烧土、石斧、石刀、铜箭簇、骨针、蚁鼻钱、陶网坠等遗物。采集标本有灰色陶鬲足、陶豆柄、豆盘口沿、盆口沿、缸口沿、(鸭嘴形、扁凿形、圆锥形)鼎足、镂空陶片等。根据出土文物标本分析,可确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及东周时期的遗物。禅阳寺遗址保存较完好、是典型的早期古遗址,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。
阚疃天主教堂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,所在地:利辛县阚疃镇中学院内,始建于中华民国元年(1912年),顶部起脊,高约12米,砖木结构,占地面积470平方米。教堂座西面东,正面一进三开。整体建筑为中西式建筑风格。由大厅、讲台、后小楼三部分组成。大厅为独有的抬梁式+斜拉式中式建筑风格,讲台和后小楼为意大利哥特式建筑风格。教堂南侧现存砖木结构的两层神甫楼,占地面积180平方米。同类建筑如此规模的在皖北地区比较少见。它既保留了意大利西式建筑风格,又有中式建筑特点,是中西文化的有机结合体。从教堂内部结构看,既有中国古代抬梁式建筑风格,又有近现代斜拉式建筑风格。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。